大姜高產栽培“一增四改”技術
一、合理增加種植密度
加大行距、減小株距(斜擺)密植栽培:加大行距,由55—60厘米加大到70—75厘米;縮小株距,由22—25厘米縮小到16—18厘米,1畝種植5000—5500株。加大行距、減小株距斜擺密植栽培技術的優點有:
1.田間管理很方便,如打藥、施肥、拔草、澆水、扶壟、培土、抓蟲。
2.最關鍵的是立秋扶壟培土時,能夠盡量不傷根和少傷根,既不耽誤大姜的生長,又防止病原菌從斷根的傷口侵入植株體內,尤其減少姜瘟病的發生。
3.保護姜塊完整。大姜收獲時,折斷姜塊和損壞姜塊的數量明顯減少。
二、改開溝開穴集中施肥為氮肥鉀肥后移、分次沖施肥技術
開溝開穴集中施肥,一則傷根,二則容易燒根,8月上旬開溝集中施肥后,大姜底部葉片出現的黃葉、干尖現象,就是傷根燒根所致,嚴重耽誤了大姜的正常生長。氮肥鉀肥后移、分次沖施技術,符合大姜生長的需要,也提高肥料的利用率。
三、改劃鋤除草為手工拔草
大姜生長期間,劃鋤除草,容易傷根,病原菌很容易從根系的傷口侵入大姜體內,引起姜瘟病等病害的發生、蔓延和流行。人工拔草可以起到保護根系的作用,避免病害的發生。
四、改全天澆水為早晚澆水
夏季溫度高,如果中午澆水,地溫降低幅度大,對根系的呼吸作用有影響。早晨澆水,由于水的熱容量大,提溫慢,晚上澆水,溫差小,根系呼吸強度低,水分易于吸收,光合產物積累也多。
五、改深培土為淺培土
扶壟淺培土。姜塊生長需要黑暗的條件,且在地下12厘米處膨大,不會在地下15厘米以下深處膨大生長。如果培土過深(姜溝深大于15厘米),姜塊首先向上生長到地下12厘米處,然后才開始膨大,所以姜塊長成了細長的形狀,收獲和運輸時很容易折斷。
由1次培土變為2次,3次培土,每次培土要加寬、加厚,像烏龜背的形狀,但不要加深。注意首先選擇長勢良好的區域培土,長勢不好和有病蟲害的區域要后培土。
大姜高產栽培“一增四改”技術 2013-8-16 本文被閱讀 5506 次
- 上一篇: 秋蘿卜種植技術要點
- 下一篇: 秋早熟大白菜栽培技術